

“問世間,情是何物?直教生死相許!”元好問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中的這一名句,千百年來被認(rèn)為是愛情絕唱。然而在這首感人至深的詞背后,有著深層的文化密碼與歷史隱喻。
元好問少歲時隨父前往太原,結(jié)識了同齡才子白華(白樸的父親)。白華博學(xué)多才,其父引薦元好問拜王中立為師。王中立是宋元時期著名辯士,性情狂傲,眼光獨(dú)到,對元好問的詩才極為贊賞。1205年,元好問赴太原參加科考,途中聽聞獵雁者講述一對大雁生死相隨的故事,深受觸動,故作了一首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。元好問科考落榜后,王中立將此詩寄給好友趙秉文,使其仕途峰回路轉(zhuǎn)。
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中寫道:“問世間,情是何物?直教生死相許!天南地北雙飛客,老翅幾回寒暑。歡樂趣,離別苦,就中更有癡兒女。君應(yīng)有語:渺萬里層云,千山暮雪,只影向誰去?橫汾路,寂寞當(dāng)年簫鼓,荒煙依舊平楚。招魂楚些何嗟及,山鬼自啼風(fēng)雨。天也妒,未信與,鶯兒燕子俱黃土。千秋萬古,為留待騷人,狂歌痛飲,來訪雁丘處。”
詞的上片寫雁,情境俱化,下片卻有疏離之感,與上片不成一體。歷史學(xué)家繆鉞先生解釋說:“因?yàn)殡p雁是葬在汾水之上,于是聯(lián)想到當(dāng)年漢武帝泛舟汾河時所作的《秋風(fēng)辭》?!薄皺M汾”“簫鼓”皆用《秋風(fēng)辭》中的語典,“泛樓船兮濟(jì)汾河,橫中流兮揚(yáng)素波。簫鼓鳴兮發(fā)棹歌,歡樂極兮哀情多”。
汾水之上,一派凄清,只有山鬼在風(fēng)雨中哀啼?!昂梧导啊背鲎浴对娊?jīng)》“有女仳離,啜其泣矣。啜其泣矣,何嗟及矣”,意思是有一女子被丈夫拋棄,啜泣不已,悲嘆莫及?!墩谢辍贰渡焦怼方郧髦o,《招魂》中多以“些”為句末語氣詞,其聲至悲,故后世稱凄厲之音曰“楚些”,而《山鬼》中亦有“雷填填兮雨冥冥,猨啾啾兮狖夜鳴。風(fēng)颯颯兮木蕭蕭,思公子兮徒離憂”之句。詞人細(xì)心埋葬的雙雁,不會與鶯燕同歸黃土,而是引千古騷人前去憑吊,雙雁死后的哀榮,連上天都要嫉妒。
王中立曾寫詩《題裕之樂府后》評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:“常恨小山無后身,元郎樂府更清新。紅裙婢子那能曉,送與凌煙閣上人?!薄霸V奔丛脝柕淖?,王中立認(rèn)為尋常考官難以理解元好問文章中的深意,只有“凌煙閣上人”方能真正讀懂。
元好問借雁喻人,作品背后隱藏著自己的政治寄托?!哆z山集》中有古樂府詩《幽蘭》一首,其中也用“山鬼”意象寄托悲慨,詩的次句直接對應(yīng)《楚辭》中“辛夷車兮結(jié)桂旗”一句,故《摸魚兒·雁丘詞》中“山鬼自啼風(fēng)雨”,正宜視為詞人的亡國之呻,哀絕之吟。師父王中立則一眼看透其中深意。這首詩穿越千年,依然震撼人心,因?yàn)樗恢皇且皇讗矍轫灨瑁€是感慨興亡、心系故國的遺民血淚之唱。(程俊杰)
(責(zé)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